管弦乐队的彩排

剧情片   电影 意大利  1978  意大利语 

又名:乐队排演/乐队排练/Orchestra Rehearsal

备注:BD1080p.中文字幕/ 片长70分钟

主演:克里斯蒂安·博罗密欧 弗朗西斯科·阿鲁伊吉 路易吉·乌佐 塞萨尔·马尔蒂农 丹尼尔·帕加尼 巴尔杜因·巴斯 西比尔·莫斯特 罗纳尔多·博纳奇 克拉拉·科洛西莫 

播放源:极速云,淘片

整理:2022-07-18 00:07:27

淘片云视频资源高清在线观看。

淘片

需要安装迅雷下载工具

迅雷-下载

管弦乐队的彩排剧情介绍

导演费里尼的《乐队排演》,拍摄了一个交响乐团的排演状况,其中,相当讽刺地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情境气氛,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般想像中的一个交响乐团乐团该有的和谐愉悦,团员之间的摩擦不合,象徵着人类社会的常态,在片中,团长成为某种「神」一般的存在,费里尼藉着检视音乐家们的种种喜怒哀乐,这个独特场景下人物的互动,变成人类社会的缩影。 片中音乐是由费里尼的长期合作伙伴,义大利配乐大师尼洛罗塔创作,罗塔的作品,为本片生色不少。

管弦乐队的彩排豆瓣评价:


欢乐分裂发表了评价:费里尼这样评价此片:“在今天这个结构组织崩散、价值指针消失的世界,每个人对其周遭的混沌、病态、邪恶都会有所反应。我们把我们个人的病理笼统化,将我们的恐惧、欲望一股脑投射到周围的一切,管它是电影或一件事。也许从那部电影呈现出疯狂的情境、坠入非理性范畴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有这种种反应出现。因为那个情境如此骇人,所以我们就以一种组织化、制度化的疯狂来反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像在独裁政权之下一样。所以一切就像在兜圈子。”短短70余分钟,竟有如此精彩的起承转合,从隐忍到暴动,直至废墟中回归原点的“重建”,宛如人类社会进程的缩影。【2020-01-20】
瑞波恩发表了评价:4K修复,真任性的伪纪录。堪称Fellini一次有理有据的自我辩护,对于外界冠以的“片场法西斯”恶名,Fellini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与答案,而且是以管弦乐队的彩排的戏谑形式来表现的(乐队指挥与电影导演本质简直是一样的),某种意义上,导演与演员(乃至整个拍摄团队)的关系始终都是冲突矛盾的。看得出Fellini心中的无奈委屈,为了达到拍片理想效果有时简单粗暴也在所难免,被训斥的拍摄团队也会像这支管弦乐队一样怨气冲天甚至激烈“反抗”……最好的结果就是乐队指挥(导演)与管弦乐队(演员)互相理解完成创作过程,最后废墟上的彩排场面似乎寓意着一种和解,但一切又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费里尼百年诞辰放映.资料馆留影#【2020-11-01】
seabisuit发表了评价:从艺术天堂到革命地狱,在废墟中重建,费里尼仅用短小的一部非职业演员封闭空间内乐队排练的伪纪录形式,就勾勒出意大利近代历史的变迁,甚至人类社会秩序的演变。指挥一角的塑造,也可认为是独裁政治,或者趋于一种宗教和制度,像神一样的心理寄托。领袖和上帝之间只有一面之隔。资料馆修复版。【2020-11-01】
451½°F™发表了评价:乐手/乐器在乐队中的争吵,个体对于集体/权威的反抗,却如同乌合之众一般,最后在毁灭面前终于合体也逃不过指挥最后常规的痛骂,对于某些意识形态与体制非常有隐喻。【2020-01-27】
上林苑发表了评价:乐队也是一个小社会,对乐器特色和性格的介绍有点意思——小提琴讨厌双簧管,是的【2011-09-26】
kylegun发表了评价:打击乐与弦乐之仇,竖笛空气入脑成妖怪,孤独大号选择了孤独胖子,双簧管能带人逃避现实,尼禄和天使让她迷上竖琴,第一小提琴甚至节拍器都能取代无能指挥;黑道工会争平等,无政府音乐求自由,古典结构的独裁崩塌后,剩下一片虚无茫然……费里尼的保守主义美学反抗寓言,也不赖?【2020-11-02】
神仙鱼发表了评价:管弦乐队,形形色色的乐手,信仰各自的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色,有些和谐相处,有些敌对反感,彩排成了一场社会实验或是缩影,指挥如神俯视人间。政治理念、革命冲突、信仰崩塌,如同教堂的演奏厅摧毁,所有人终于脱离失心疯状态,尝试完成了一次不尽如神意的演奏。“Again!”指挥最后说。重建的开始,但可能只是一切重演。【2020-11-01】
圆首的秘书发表了评价:4.5 想起梁赞诺夫的《车库》,但费里尼显然野心更大,往小了说是政治(内忧与外患)往大了说是文明(毁灭与重建)。又想起罗伯特·奥尔特曼,两个人的群戏真是一个比一个精彩。还想起黑泽清的《东京奏鸣曲》,能让人平静流下眼泪的东西,恐怕也只有音乐吧。还想和你一起看,单簧管的微妙,我不懂啊。【2020-11-12】
蘇小北发表了评价:1.方寸之間卻昭顯人類的本真面相,和絃協奏下的雜音紛雜,各自為政的樂隊成員彼此對撞,言語衝突引誘最終的肢體對抗,暴力的癲狂之舞,隱喻人類的絕望處境,自私自利下的對立與毀滅慾望;2.不同樂器代表不同的人格,或奏出和諧,或導致噪亂;3.毀滅和死亡恐懼並不能引人反省,依然固我;4.第一部費費。【2011-12-26】
雁鸣时代发表了评价:对旧时代老制度逝去的挽歌。费里尼的幽默挺高级,像宁浩姜文,要有点门槛才能心领神会。 费里尼糟糕的配音方式给人对影片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困扰,但这也形成了他的独有风格。 小提琴和大提琴是构成所有交响乐的基础,其他乐器都围着他们转。 比较沉闷的时候用抓老鼠闹剧来过渡调剂一下。 正是这种怪癖让一个艺术家更有魅力,更能领导大家。 最后的疯狂场景让我想起《芝加哥》的木偶人和ipad的正反两面。有阳面就要有阴面,有平和就要有疯狂,这才是进展到极致。 指挥的独白--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确立主角地位--非常重要。 笔记: 后半段的大叛乱:毁坏先贤画像、四壁涂鸦等意在暗示,这个满载着音乐悠久历史和辉煌传统的密室实际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它其间的所有因素及其发展都与人的普遍行为及未来出路有关。【2021-03-15】
三千岁发表了评价:借管弦乐队排演的壳,用伪纪录片的形式勾勒出浓缩版世相图谱。各种乐器持有者代表着不同阶层文化、价值观,还有乐队指挥、工会、乐谱抄写员等视角。开篇教堂几个层次分明的道具渐入直接廓清了“社会”结构,随着彩排的深入,争执、起义、革命轮番上演,代表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一记铁锤中断了争端,随后彩排过程得到规训、压制、趋于平稳。费里尼借电影表现了工业文明与艺术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公共秩序中如何最大程度凸显个体价值。辛辣嘲讽了现代工业社会僵硬死板的机制抹杀个人天性束缚自我的训导制度和等级森严的阶层壁垒。【2020-07-24】
stknight发表了评价:本片是费里尼晚期集幻想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杂糅的一部典型风格化作品。全片是一个意涵丰富的诗化寓言。全部场景被放置在一个封闭式的墓地/厅堂完成。这个满载着音乐悠久历史和辉煌传统的密室实际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缩影。它其间的所有因素及其发展都与人的普遍行为及未来出路有关。【2011-12-18】
mongolialong发表了评价:如同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那工会就是你挥之不去的阴影。【2010-05-22】
胤祥发表了评价:Nino Rota的音乐。管弦乐队恰似电影剧组。革命一段真好看。电视媒介。【2012-06-26】
HurryShit发表了评价:對於當下義大利情勢的悲觀主義式濃縮與再現:反抗德國指揮、階級鬥爭、腐敗、缺乏共同目標、自私自利。毀滅之後,希特勒式命令。【2009-01-13】
苏黎世的列车发表了评价:每种乐器都有其灵魂和品格,乐手访谈的表达更像是形容每个人形影不离的挚友。乐队就像教会,每一次演奏就是一次弥撒,旧秩序的崩塌是一次强烈的政治讽喻。为啥费里尼的每部电影都这么热闹啊,哈哈,这部太短了,没看够!【资料馆·费里尼百年诞辰纪念修复影展】【2020-11-01】
xoyabc发表了评价:每种乐器都各有特点,每个人都有着独立的意识和思想。当乐队成员联合起来反抗指挥时,会怎么样? # 每当我泄愤时,就会到处买房。【2020-11-01】
康报虹发表了评价:不同于高畑勋《大提琴手》中一片祥和的乐队排演,费里尼镜头中的乐团充斥着敌意、轻蔑与自我,在这个曾经的墓地上,人的异化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个人谈起音乐的同时也在回望过去,热爱抑亦或厌恶都化为一种反叛,最终如《小丑》结尾一样达到了癫狂之境,人性深处不能被控制的控制欲在镜头中悄然放大。【2018-05-21】
十一伏特发表了评价:前半像是各类乐器介绍,每位乐手都在强调自己的重要性;间隔后的动乱造反、大锤撞破墙壁、在废墟中团结的情节明显是在象征人类社会。配合下年代,1978年同期的中国,全中。【2014-10-12】
朱熠发表了评价:费大师一部以小见大,依旧在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间游走的有趣小品。【2014-03-03】
[已注销]发表了评价:如果一开始放弃“从影片中得到什么”的想法,这部片子看起来真是有趣极了。演奏者、指挥的采访涉及的个人经验和乐器的契合,集体排练和作乱时展现的暗流,你的目光变成镜头,仿佛在听他们诉说,在观看着当时的情形。只有在废墟之上,才有一曲差强人意的排练。应当承认,(伪)纪录片有诸多可能性。【2017-01-25】
[Deleted]发表了评价:音乐奏场中的政治论:费还在“制造梦境”,电影赤裸裸把拍摄主题定义为“拍摄主题”,又有意为之的演习暴动,记录中的表演加深虚假的、不切实际的逻辑合理性,我们难信之为真,就视之为梦; 在前作曾多多少少反复出现的法西斯环境,在同时代发展(战后复兴-阶级矛盾-共产运动)中,这种政治论又回到了关乎“真实世界”的现实主义,但在定义费的现实主义时他的道德考量在哪? 这一阶段的电影比新现实主义阶段“神性”更复杂的是“人性”,还没有满足的罪才会带来人间各样丑态【2020-05-06】
三十发表了评价:4.5。刚开始还以为只是利用交响乐排练来展示不同“政治”意见的众生相,借乐器表达每个人的差异化,结果“中场休息”之后直接直线起飞——战争、革命一个都不少,让电影摇身一变成浓缩版新现实主义和政治小型寓言。阿伦诺夫斯基《母亲!》跟它一比实在是太娱乐‘、太神棍了。【2020-02-04】
周鱼发表了评价:主题深刻 非常寓言 过程沉闷 配乐不错 要看懂这片子还是需要一定的交响乐知识D【2010-08-21】
大钊发表了评价:哦,费费,你就不能拍一部不闹腾的电影吗。前20分钟极度喜欢,关于管弦乐队幕后纪录片的幕后,演员在意摄影机的存在,微微过曝的闪光灯欺骗自己幽默是生活的本质,但我很享受这种欺骗和人物在摄影机前的积极状态。后面让音乐附带政治情绪是我不喜欢的。【2021-02-14】
西瓜大侠女发表了评价:3.5星吧。4K修复版。中世纪的墙被乱涂乱画和砸毁时我最心疼!也不知道该不该算纪录片,应该还是不是的。明明被大铁球砸完之后乐队合奏比之前好听和谐多了,指挥怎么还bb个没完哇哇乱叫。他发泄情绪靠全世界买房,难怪乐队成员们要集体闹事反对指挥呢!前20分钟我们伴着左边报警器的蜂鸣和片中嘈杂的管弦乐声。真正的管弦乐队应该不是这样吧?应该是以此讽喻整个社会?里面还提到了《八部半》。意大利人真是奔放。不太懂大铁球砸墙是什么意思。还好只有70多分钟,已经有些犯困了。74分钟差不多。第二次用聚优福利买票,一张266的卡买不了4张。费德里科·费里尼百年诞辰纪念放映 22-11 Federico Fellini 100 资料馆1号厅 75%开放四五成满(6排一定是预留座显示全满但加上我只有仨人坐)【2020-11-12】
mr.left发表了评价:20.11.12 资料馆 建议每次想要parade的同志们在出门之前都好好看看这部电影,你费爷爷四十多年以前就已经告诉你这种没有经过组织的xx是不可能会彻底成功的,看到人指挥没有,一直坐看云起时,就等你彻底折腾完以后重新站出来,让你不得不低下头来。 以乐队作为载体,将社会的各色各样的人投射到每一位乐手的身上。不同阶段的社会关系,年轻人的躁动,中年人的不满,老年人的不安,能够以这样一种形式,一个只有七十多分钟的故事呈现出来,真是太厉害了。不想做那个受伤的竖琴手,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成为那个抄谱人了吧。 这真的是拍给后人的一部影片,只要有人在,只要还有社会,这样的故事就一刻也不会停止。只能说,费费看的真的是太透彻了,结尾处指挥重新的怒吼,真的是太让人绝望了。【2020-11-12】
黑稻子发表了评价:在零乱的白日梦里寻找自由和秩序,费里尼的调调始终如此【2010-06-22】
Mr.Graceless发表了评价:管弦乐队状况多,费里尼又一次尝试伪纪录片。恶作剧,争座位,口角(争论哪种乐器更好),老鼠捣乱,灯光出问题,指挥太专制……忍无可忍的乐队成员最终起义式地用一个巨大的节拍器代替乐队指挥,并开始撕下文明的面具对同伴施暴。最终象征工业文明的大铁球摧毁了排练室的墙,乐队成员们才如梦方醒地开始认真排练。这其中既包含了费里尼对工业文明与艺术关系的思考,又有他对人性的窥视(乐队就是一个等级森明的小社会)。【2020-04-08】
儒发表了评价:我个人的感受就是,不搞八部半那套的费里尼都是很可爱的。PS. 想看交响乐团主题的剧!好像印象中只有交响情人梦?是我日剧的入门剧了,也是我对交响音乐热爱的起点【2020-03-16】
Fée发表了评价:摄影机客观与主观的视角转换非常值得写拉片分析,虽然等我有耐心拉片的时候早已不知何年何月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ta所掌控的集体之间的权利拉扯造就的疯子数不胜数,而摄影机后的人又属于哪种角色。每个人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仿佛存在主义的幽灵上身,深入想想都觉得浑身颤栗。“在音乐里,所有人听到的声音都是他们想要的,声音是主观的。”密闭空间里随时间流动的管弦乐队众生相可以成为世界上任何一种人群的比喻对象,Libertà!【2021-04-25】
会田昌江发表了评价:7.5/10 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感觉 各种乐手的刻板印象不免有些夸大:最绿茶的长笛手 自视甚高的双簧管 百无聊赖得打击乐手 为博眼球不息多次打断采访的低音巴松 永远自我为中心的第一小提琴和随时能抢过乐队掌控权的首席(在欧洲大多如此 尤其德奥地区)一心想和第一小提琴一较高下的大提琴 和无人问津的低音提琴 抱团取暖的键盘部(钢琴 风琴 竖琴)存在感低的铜管乐器部。。一个没有存在感/魄力的指挥(领导/牧师)河失去信仰的乐队(社会/人民/教众)奏不出美妙的音乐 然而反抗过强权 推翻过信仰(巨大节拍器比指挥有用是在嘲讽台上无能不如仪器 然而也不是所有乐团成员甘心俯首于此)最后并没有happy ending 依然还是无休止的Da Capo【2021-06-10】
看不见的城市发表了评价:费里尼的短片,我看的第一部他的彩色电影。尼诺的配乐精彩到无以复加的程度。【2009-03-03】
帕拉发表了评价:晚年的费里尼很多这种“伪纪录”方式的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多,观赏性实在不高。【2015-11-01】
果汁100%发表了评价:大师就是能把稀松平常的小事写成绝妙的剧本。伪纪录片,乐队排演,浓缩的人类社会,结尾超棒。【2014-04-04】
文泽尔发表了评价:这张片单有部分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深夜补过于艺向的片子真的有点吃不消 实在太累 现在还是早点睡了【2020-02-17】
凡凡不在家发表了评价:看了10来场费里尼,相比八部半、甜蜜生活和「孤独三部曲」,「乐队排演」绝对是Fellini最被低估的伟大作品,全程惊艳看完了,意难平。 封闭空间内的镜头调度,以一种高密度信息整合的隐喻方式,完成了费里尼自身对社会形态的观察、现代文明的反思,及民主政治的嘲讽。 乐队排演,犹如国家封闭的社会形态,在被现代民主政治捆绑的主权结构下,乐队指挥权威逐渐被钳制和瓦解,仿佛我们迎来了一个大同的公民社会。但随着民主狂欢,内部分歧愈加加剧,于是严重「内卷」发生了,我们恍悟,原来只不过虚晃梦一场。 最终,抽象的「外力」胁迫下,他们在废墟上,完成了最后排演,狼狈不堪地走向了「不割席」。这不正寓言了「所有街头运动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回到原点」的结局。【2020-11-01】
BRESSON发表了评价:3.5。1.从个体意识的强调到极端个体意识的毁灭,从反叛到规训,管弦乐队的彩排成为社会统治的缩影。2.前半部分始终强调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是真闷,后半部分随着坍塌镜头才彻底运动起来。3.费里尼晚年以访谈的形式介入电影,又不尽相同。 //那颗拆房子的吊球是人类价值的敌人,……真正的悲剧在于:这样的伤害很快就被遗忘了。一个遭受摧残的世界立刻愿意接受:这就是人世的常态。原本不可思议的事现在都被认为理所当然。……我的意图只是要表达他的挫败感,或甚至是在表达我身为自己这个领域的指挥的某些挫败感。……我记得有一次在男厕所里,有个人向我耳语,他那时刚看过《管弦乐队的彩排》,他说“你真是对极了,我们的确需要再有阿道夫叔叔这样的人出现”,我当时反应是拉上拉链尽快离开。——引自《小丑的流浪:费里尼自传》【2020-11-13】
西尔维斯特里发表了评价:这部电影是费里尼所有作品中最为轻松自由的一部,从管弦乐队的彩排过程中审视人类主流思想价值观的改变,对于当代年轻人对自由表达和反叛精神的追求表达出出了强烈的担忧和怀疑,这些激进的思想促使着很多人变得不再温和坦诚,也丧失掉了专注和耐心,流行文化与传统艺术产生了激烈的思想碰撞,逐渐撕裂了乐队,正如撕裂了人类社会,从最终结局来看,费里尼还是希望现在更多的人能够保持对艺术和生活纯粹的追求而不要被外物所影响,热爱音乐,热爱生活。【2020-02-26】
667DJP发表了评价:你知道,生平第一次看到費裡尼的膠片會激動到怎樣溢於言表。【2010-06-05】
YiQiao发表了评价:“……就像在独裁政权之下一样。所以一切就像在兜圈子。”想到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无论是日常讨论还是起义造反 一小撮人的行为就足以让观众窥探到社会运转的原理//艺术家因为怪癖而更吸引人 这就是费里尼总用些糟糕声音做电影的原因吗//但他的风格实在是有趣得不行【2021-08-23】
有心打扰发表了评价:抱怨、各执一词-暴动、冲突-平静、秩序。【2020-01-20】
Black Tulip发表了评价:乐人相轻?对乐团真实状态的好奇~ 也许也是这样,但不如这样极端吧~(窃笑)【2021-02-06】
源泉Studio发表了评价:1.70分钟,单场景的低成本作品,讽喻不断 2.一支管弦乐队就像一个行业的缩影,不同乐器乐手虽然同属一个乐团,也逃不开互相撕逼,各行业总有自己的鄙视链,吹笛的看不起吹号的,谈竖琴的看不起弹钢琴的,打击乐看不起弦乐,拉提琴的看不起其他一切,等等,尤其以指挥与整个乐团之间的冲突最为激烈 3.最后癫狂般的闹剧中,破墙而入的大摆锤和吊灯组成的场景,构图简直是绝了【2021-05-05】
HarperDie发表了评价:四星半。篇幅的缩减反倒让费里尼的“自辨”生发出精巧,一场管弦乐队的彩排,可以看作对照性极强的社会讽刺,同时也是费里尼处事态度的解构。纪录内外的半真半假,和其多年的创作初衷完全咬合。或许此刻的费里尼终于从心理层面接纳了他人对其评价的抛之脑后。【2020-11-13】
电个爆炸头发表了评价:看似井然有序,其实内部纷争不断。只是,在正式场合,撕裂声又被熟悉地掩盖过去,演奏中,假装和谐,如同我们这个社会的缩影。【2020-08-28】
玄猫发表了评价:他们大喊大叫,互相嘲讽,强调自己的地位和重要性。他们会设立一个象征,再把象征打倒,似乎这样就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一看到大厦将倾,他们就哑然无语,就都慌了,唯恐成为体制房屋倒塌的陪葬者和受害人 然后话事人再度登场,说着和以前一样的话,驱使着团体再去向前 而他们中最激进的人,会帮忙搭建讲台 而受益者稳坐后方,看马戏一样看他们 所以说嬉皮士闹革命不靠谱 每个乐器的特点,每个身份的不同,都是代表和象征,是社会阶层和利益分配的缩影。费里尼在象征主义、魔幻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结合上最极端也比较成功的一部 就还是太聒噪了,加上意语独白一点都不吸引人…会觉得烦躁 & 钢琴小姐姐确实跟钢琴一样让人有征服欲和性冲动 & “你觉得八部半是个精神分析电影吗?”——太嘲讽了哈哈哈哈 2020.11.1 资料馆【2020-11-01】
合纥发表了评价:隐喻式的封闭空间,让人想起《泯灭天使》。【2011-10-21】
宫唯明发表了评价:一个社会进程的缩影,另外那个一边吹奏一边听广播的大叔让我想起了排合唱时一边唱一边看手机的自己【2020-09-13】
荔枝超人发表了评价:原来费导也整过这样一出大型春晚小品[汗][汗]【2019-08-07】
O型血发表了评价:造梦的大师——费里尼(生涯独家全盘点)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C4y1s7k1【2020-06-07】
tankry发表了评价:果然是政治小品。但费里尼自己也不会相信乐团自身无政府性的建构吧,所以大家还是听音乐就好了。【2021-02-24】
颜颜发表了评价:-_-||| 居然看过一部费里尼的电影...话说我当初是完全在碟店老板的推荐下当欧洲喜剧片来看的 看得还很开心 虽然感觉和普通喜剧片很不同充满了讽刺寓意 但是完全么有想到是个大师拍的!尼玛碟店的老板品味是有多高啊!!尼玛完全么有想到啊!!【2012-01-03】
可好困发表了评价:费里尼的小品之作,短短70分钟的室内排练仿佛人类社会的缩影。起初人们不满自己得到的,各顾各的抒发自己的意见,在“秩序”的“压迫”下,在短暂的享乐后,人们开始了一场叛乱,有些人宣泄着自己的兽性,有些人暴力相向,有些人选择冷眼旁观,有些人懦弱逃避,有些人沉沦于欲望,丝毫没有注意到“外界”的危险逼近,直到身处之地变成一片废墟,人们恢复了理智,在“秩序”的指挥下,重回循环。【2021-06-19】
hahahalea发表了评价:1970義大利工會勢力是否過於強大(但到了現今大概又弱化了)? 指揮偶爾冒出德文單字是否太挑戰觀眾歐陸語言聽力能力(字幕順順翻譯過去沒有特別點出指揮國籍)? 樂團成員之間的部門心結是真的,弦樂與管樂大概是兩個世界。 不知道突然大黑巨石代表什麼,只納悶都地震成這樣了為何還不快逃(咦這是對義大利還是對觀眾我的雙關嗎?)?【2020-07-29】
琐碎与瞬间.发表了评价:用人格为乐器赋形,使每种乐器的独特之处内化为演奏者之个性,这种用群体对位象征方法塑造微型社会模型的手段确实超前(相对于他所处时代而言)。并且用制度化的反理性狂欢向极权宣战反而获得某种层面正当性。但整个看下来也实在是很闷,完全没有伪纪录片质感,而且费里尼电影中的配音永远和人物嘴型对不上号。【2020-04-22】
管弦乐队的彩排相关链接: 意大利 音乐 1978 意大利电影 1970s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 RSS订阅 今日更新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0-2022[国语视频网]